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

那佐苗族乡培育文明乡风“软实力” 构筑乡村振兴“硬支撑”

发表时间:2024-04-08      来源:本站

近年来,那佐苗族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把推进乡村文明新风建设作为贯穿乡村治理主线,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以文明新风“滋养”乡村振兴。

图为   坝盆村“龙崖外”民俗活动.jpg

图为   坝盆村“龙崖外”民俗活动

思想引领正风气,夯实乡风文明“新根基”。充分发挥党员“领头雁”作用,以聚焦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探索实行“两报告、一承诺”机制,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实践,由少数人带动多数人,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围绕改进农村思想宣传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民呼我行”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用好“宣传宣讲、文化体育、文明劝导、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文化文艺、乡村振兴”等8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民族语言讲党课”58余次,用亲切的乡音将党的政治理论、惠农政策、种植技术以及百姓自己身边的基层治理故事传得更广、更深,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结合重阳节、三月三、春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活动54余次,引导群众对照162余名先进典型,见贤思齐,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涵养良好家风、社风。

图为  开展“文明家庭”示范户、道德模范个人表彰.jpg

图为  开展“文明家庭”示范户、道德模范个人表彰

环境整治增颜值,擦亮乡风文明“新底色”。持续巩固乡风文明红旗乡镇成果,每月1、15号组织广泛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群众合力治理环境卫生问题30余个,整治乱象20余处,同时加强督促引导,让群众养成自觉呵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实行红黑榜激励、村规民约惩处工作机制,聚焦人居环境整治“一张图”,动员群众参与推进无害化户厕改造;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引导群众配合完成110屯(组)污水管网改造,污水横流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全力推进农村户容户貌整治,发动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参加,清理生活垃圾20余吨,清理河道垃圾及障碍物20余吨,使新村水更清、土更净、山更绿、天更蓝,实现群众从“站着看”“跟着干”到“自觉干”的转变。

图为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暨乡村文化展演.jpg

图为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暨乡村文化展演

丰富活动兴文化,增添乡风文明“新活力”。始终坚持以突出农民主体为根本,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家乡话唱家乡曲、地方戏演地方事,实现文明实践零距离、聚邻里,坚持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鼓励农民群众进行文化创作,目前全乡共有文艺队伍20余支,乡级文化广场1个,村级文化广场18个,各村均设立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2023年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暖人心”“唱欧贵”“普法宣传”等宣传录制视频经典作品,开展“春节”“三月三”“重阳节”等民族节日,举办“龙崖外”非遗文化活动及民族团结杯篮球赛、迎学青会“农垦杯”篮球赛、山歌进村屯、三下乡广场舞培训等10余场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的文体活动。《龙崖外》民间民俗文化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那佐村韦文生家庭被命名为自治区文联“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户,实现了“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图为  开展“法律法规我来讲”民族语言法制宣传进农村活动.jpg

图为  开展“法律法规我来讲”民族语言法制宣传进农村活动

乡村善治促和谐,展现乡风文明“新风貌”。推动建立文明实践+“自治+德治+法治”服务机制,以群众微单元为依托,充分发挥网格员触角广、人员熟、情况明的优势,全面推进“四事四权”工作法,深化“一约四会三榜”制度,实施“一村一策、动态调整、一事一议”机制,召开村民大会20余次,广泛征集民意30余条,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聚焦重点人群、社会热点、群众需求,开展送法“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10余次,帮助群众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着眼乡、村、组三级人民调解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行动8次,坚持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供稿:西林县那佐苗族乡人民政府 何芋洁

编辑:陆敏飞

审核:管星明



网页评论

热点更多

公益广告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