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创文明城市 享千姿百色--创文明城市 享千姿百色

田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发表时间:2023-11-30      来源:右江日报

去年以来,田东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创新性转化和吸收浙江“千万工程”重要经验,采取“党建引领、农民主体、多元投入、建管并重”相结合,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形成“党委带动、党员先动、乡贤推动、群众联动”的工作大格局,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乡风文明温暖度”大幅提升,绘就田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动员乡贤能人参与,以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村庄类型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推动构建区域一体、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建设,按照项目库项目清单,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谋划实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道路提升、农村供水巩固提升等项目;持续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交通、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党建引领,党员先动。成立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依托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健全村屯组织体系,推进351个屯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县、乡、村、屯“四级书记”共抓工作大格局,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在村屯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切实抓好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组织示范村屯召开观摩会,让示范村屯谈体会、找问题、找突破、找提升,让后进村屯谈收获、找差距、找思路、找发展,形成“学中干、干中学、越干越好”的良好氛围,各乡镇、村屯间比学赶超氛围日益浓厚,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越发高涨。此外,启动“千名干部回家乡助力风貌新提升”大行动,今年以来,全县共组成返乡工作队10支,1300多名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回家乡发动组织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累计完成村庄环境整治1351个。

示范带动,点面共进。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思路,在全县范围内探索“一村一策、一院一景”,推进庭院经济、“微菜园”等个性化人居环境治理模式,以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一轴两翼”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坚持每年打造2个示范乡镇,到2025年底完成全县10个乡镇示范工程全覆盖。目前,全县累计打造“人居环境治理样板村”20个,10个乡镇共80多个村开展乡村振兴“美丽庭院”示范点建设,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群众主体,乡贤推动。该县坚持“三个依靠”,即依靠群众决策、依靠群众联动、依靠群众管理,注重全民参与,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规模、募集资金、经费使用和结果评议等重点环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始终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挥乡贤推动作用。通过培育乡村新乡贤理事会,助推乡村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动在外工作干部、能人等乡贤利用节假日积极主动参与家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头出谋献策、带头捐款捐物,投入到村屯人居环境治理中,推动实现村屯旧貌换新颜。此外,依托村民议事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建立村民自治“1+10+N”管理网格,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属地化、网格化”。集中群众的智慧,常态化开展“红旗户”评比,推动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树立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群众摒弃生活陋习,推动形成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崇德向善、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让人人成为人居环境的参与者、受益者。

多元投入,社会参与。该县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社会力量注入乡村建设。通过“四个一点”(财政资金投入一点、社会资本注入一点、集体经济拿出一点、群众投工投劳一点)模式,撬动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激发各方力量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队,开展“我家乡、我建设,我志愿、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更多党员、青年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建设。多管齐下,形成“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人人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生动局面,有效缓解资金和人力不足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县社会筹集资金981.74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8.78万个工作日,拆除废弃旧房458间,创建“微菜园”475个累计面积387.53亩。

建管并重,常态长效。建立责任机制。出台实施工作方案,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导、村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书记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发挥“一把手”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通报机制。建立约谈通报制度,进一步压实责任,对工作推进不力、敷衍应付、影响进度的责任单位或个人进行约谈问责。建立考评机制。将乡村建设行动纳入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县级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实地监测评估,检查、督导和评估结果与相关项目申报挂钩。建立管护机制。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先后出台相关措施、完善村规民约等加强管理,确保常态长效。建立激励机制。实施争创红旗屯(组)户引领乡村振兴,筹措资金奖励获评的“红旗屯”和“红旗户”,并提高获评屯(组)干部月薪酬,激发群众自主参与到乡村建设行动中来。

2022年以来,该县创评“红旗屯(组)”128个、“红旗户”250个,发放奖励资金45.78万元;累计投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资金2063.43万元。目前,全县实现村屯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行政村比例不断提高,农村厕所普及率达98.2%,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5%。群众参与清理村庄垃圾2.29万余吨;拆除村庄及周边乱搭乱建2500多处。 (周章师 黄勇祥 周月珍)



责任编辑:梁红海

审核发布:黄   誉

网页评论

热点更多

公益广告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