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文明聚焦--文明聚焦

《大山的女儿》“飞天”之路

发表时间:2024-09-26      来源:本站

《大山的女儿》喜摘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成就多年来广西电视剧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640.jpg

9月21日在福建厦门拍摄的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飞天奖”光彩夺目的颁奖典礼上,“视帝”谁执牛耳?“视后”花落谁家?“开一代先河”的大作能否登顶?“重金打造”的商业巨制有何斩获……聚光灯下,一个个明星、一部部优秀作品犹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观众的期待视野中,卷起一波又一波狂欢的声浪。

在这一片喧嚣的声浪中,《大山的女儿》如同这部剧的名字一样,沉稳坚定、平淡从容,一步步走上“飞天奖”的领奖台。

在众多明星云集、制作精美、流量爆棚的作品中,这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摄制出品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以其质朴无华的真实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夸张的情节,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如同剧中的主人公黄文秀一样,不张扬、不浮夸,却以一种深沉的力量打动人心。

真正的艺术,不需要华丽的外表,不需要炒作的噱头,只需要真诚地讲述一个好故事,就能触动人心,就能赢得尊重。

真实打动人心

640 (1).jpg

《大山的女儿》精彩剧照

《大山的女儿》的画面,看起来有点像纪录片。

贫困山村杂乱无章的街道、歪歪斜斜的木楼、简陋昏暗且到处堆满杂物的农家堂屋,都直白地出现在画面里,平铺直叙的镜头似乎刻意回避着摄影美学应有的修饰感。

剧中的人物操着浓重的口音,娴熟地干着农活,叙说着家长里短,没有美颜、没有修饰、没有美化,有着鲜明的“粗粝”感,就像是裁剪了一个个生活片段放进了画面。

但就是这样一部平实的“纪录片”,却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

2022年《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时,收视率居全国黄金时段电视剧排行第一,网络媒体累计上榜热搜话题80多个,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超10亿次,抖音播放量超4.5亿次,小红书、哔哩哔哩平台更是具有高热度2520多万话题点击率,被誉为“一部直抒时代精神、传承文化血脉的现实题材扛鼎之作”。

吸引人们目光的,恰恰是这部电视剧中流淌着的质朴无华、真情实感,用最平淡克制的姿态,讲述了一个关于坚守、奉献和牺牲的故事,一个关于普通人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故事。

“没有口号,没有说教,原来主旋律也可以拍得这么引人入胜。”

“看着剧中的人物和场景,好像看见了我小时候长大的乡村,让我情不自禁地代入其中,感动莫名。”

“看这部剧,我觉得他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可信,也让黄文秀的牺牲和奉献更真实动人”……

在众多观众评论中,有一条道出了《大山的女儿》成功的密码:“这部剧为什么让人感动,我觉得不单单是因为演员演得好、导演拍得好,更是因为真实的故事本身就值得我们铭记。”

故事越真挚,越打动人心。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真诚创造精品

640.png

《大山的女儿》精彩剧照

黄文秀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她的人生故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来就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该剧在创作之初,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主创团队就为全剧定下了“还原一个真实黄文秀形象”的基调。

制片人严从华带领编剧和导演团队深入乐业百坭村进行采风,采访了近百位百坭村村民、黄文秀的亲友、帮扶对象,和20多位百色的第一书记直接对话,查阅了300多位广西历年来优秀第一书记的事迹材料。

主创团队花了9个多月时间做前期创作筹备,其中有6个月在夯实剧本,以探寻最恰当的切入和表达方式。

编剧郭中束觉得,这次创作比他以往的任何影视剧创作都要难。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使故事、人物、情节让更多观众产生共情和共鸣,讲故事的方式、艺术呈现的风格如何能被观众接受。

为了让电视剧更有生活质感,导演雷献禾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尽力呈现生活的质感,无论是场景,还是服装、化妆、道具,都力求贴近年代,贴近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为了追求真实,他要求演员们学习当地语言,素面朝天,学会干农活、挑水、种菜,忘掉表演,全身心融入真实场景中去劳动、生活,“让观众相信这就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在演戏”。

这部剧成功的关键,是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黄文秀艺术形象。

扮演黄文秀的3个月时间,对主演杨蓉也是一次精神洗礼的旅程。“我觉得,塑造黄文秀这个角色,用‘演’这个词不合适,我是在真情实意地把她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以及她所经历的一切去感受了一遍。”杨蓉把自己代入角色,用角色的逻辑思考,用广西普通话说话,甚至杀青一段时间后,口音上还有点改不过来。

在所有人用心用情的创作之下,《大山的女儿》以精彩的故事、生动的细节、鲜活的语言,塑造了既有理想又脚踏实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内涵的新时代青年黄文秀形象,再次唱响了青春之歌。

真情引发共鸣

640 (2).jpg

《大山的女儿》精彩剧照

主旋律作为文艺作品的一种叙事基调和创作题材,往往给人一种误解,认为这类作品的宣教性会大于审美性,不容易讨好市场。但《大山的女儿》用实践表明,真正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主旋律故事,能够与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各个圈层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引发广泛关注。

在聚焦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哔哩哔哩平台上,许多解说《大山的女儿》的视频上了热搜,引起更多网友共鸣。

据有关统计,《大山的女儿》的观众群体中,18岁至30岁年轻观众占比达37.96%。不少观众把它称作《山海情》后又一部值得追的脱贫题材剧,“越看越有味,每集都会看哭”。

在专家眼中,《大山的女儿》也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力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名誉主席李准认为,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主人公黄文秀的艺术形象是崭新的,其时代特征的鲜明性,独特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超越了同类和相近题材作品的主人公形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表示,在众多的英模题材或者新农村建设题材当中,《大山的女儿》是独树一帜的,是别的作品不能取代的,所以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这部作品的应运而生,形象地回答了青春该怎样闪光的问题,相信这对于青年的引领作用也是巨大的。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大山的女儿》通过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细节来表达深刻的主题而不说教;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具体事件和情节来塑造而不符号化,道出了当代青年的时代形象和人生追求。


来源:广西日报  右江日报  市委宣传部

编辑:杨熹漪  王悦(实习)

审核:覃振翔


热点更多

公益广告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